林延斌,是市委党校的一名讲师,他曾经是海丰县海城镇长埔村的驻村第一书记。三年的驻村工作让林延斌记忆尤深。从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走访,到与村干部同吃同住同劳动,他以不变的初心、满腔的热情投入到为村民办实事、为乡村谋振兴的工作当中。
市委党校公共管理和社会学教研部主任 副教授 林延斌:在长埔村里面我们曾经深入推进“头雁工程”,强化(党建)阵地堡垒建设,调解基层矛盾纠纷,提升群众满意度,我们想方设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,由此也逐步形成了“支部带党员,党员带群众”的干事创业良好氛围,实现村里面干干净净、整整齐齐、长长久久的根本转变。
乡村要振兴,关键是要把基层党组织建好,建强。驻村期间,林延斌着重建强村“两委”班子,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,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,并组织村“两委”干部到市委党校加强理论学习,提升履职能力。
市委党校公共管理和社会学教研部主任 副教授 林延斌:“百千万工程”是一个系统复杂的民生工程,涉及到生态、生活、生产等方方面面,只有我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、安全感、幸福感,才能更好地发动群众,凝聚磅礴力量,共同推进县镇村高质量发展。
自“百千万工程”实施以来,汕尾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抓手,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“百千万工程”落地见效的强大功能,广泛动员党员干部主动担当作为、下沉一线攻坚,以作风转变激活发展活力,推动镇域产业破局、镇村风貌焕新、服务效能跃升,让“百千万工程”在汕尾大地扎根结果。
市委党校决策咨询部主任 副教授 王军鹏:党组织积极引导企业集聚、共享基础设施、技术信息等公共资源,产生产业集聚效应,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,提高了市场竞争力,产业集聚促进了经济发展。
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 副教授 何飞翔:党的领导是推动“百千万工程”落地见效的核心动力,比如通过建立临时联合党委、联合党支部,整合各种资源,打造协同治理的新模式,破解跨区域治理难题,确保党组织在项目推进中发挥统筹协调作用,从而形成上下联动、高效协同的工作布局。
党建强则根基固,党建兴则事业兴。汕尾始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。从产业园区到田间地头,从城市社区到偏远乡村,党组织的旗帜高高飘扬,成为破解发展难题、激活内生动力的“红色引擎”。
市委党校公共管理和社会学教研部主任 副教授 林延斌:我们要按照市委“1+2+9”工作部署,进一步做好党建引领“百千万工程”工作,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我们辩证看待问题、破解难题,我们一定要围绕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操劳一点、辛苦一点、细致一点,让“百千万工程”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民众。
市委党校决策咨询部主任 副教授 王军鹏:要加强党建引领推动产业协同发展,在基层治理方面,党建引领要持续发力,激发村民参与乡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积极性。
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 副教授 何飞翔:提升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,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,打造“乡村CEO”、人才队伍,动员更多群众成为“百千万工程”的参与者与受益者。
来源:汕尾手机台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: 