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以食为天。一日三餐是老年人及其家庭普遍关心、关注的高频民生需求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,汕尾以老年人服务需求为导向,全力推进“幸福食堂”建设,把“幸福食堂”建设作为“为民办实事”重点民生工作来抓,通过加大资金投入、整合社会资源、鼓励社会参与等方式,推动老年助餐服务网络逐步完善、服务内涵不断扩展、服务载体持续强化,让老年人端起“稳稳的幸福”。
临近中午饭点,在市城区马宫街道金町村的“幸福食堂”里,食堂工作人员正在为老人们打菜、盛汤。大厅内,老人们坐在一起,一边话家常,一边美滋滋地享受着午餐。
市城区马宫街道金町村群众:首先要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,使我们这个年纪得到这样的享受,我们非常高兴,这里的环境非常好,漂亮,卫生都搞得比较好,这里的服务也好,服务周到,还有水。
市城区马宫街道金町村党总支委员 蔡衍青:我们是提供全村28位老人的一日三餐,行动不方便的、特困的老人在解决一日三餐方面比较困难,所以我们(村党总支)书记,以及我们市、区的民政局领导,一起来(推进)建立这个“幸福饭堂”。
近年来,汕尾直面困难群众“吃饭难”的问题,以“幸福食堂”建设为主要抓手,党员干部深入一线,扭住关键不放手,切实把困难群众的“期望清单”转化为看得见、摸得着的“幸福账单”,用困难群众的幸福感、获得感、安全感来检验主题教育的成效。
市城区马宫街道金町村党总支委员 蔡衍青:第一就是为行动不方便的老人,我们是(采取)送餐上门的(方式);第二就是全年无休,无论是节假日、过年,我们都是为老人提供一日三餐;第三就是为有些老人有病的,或者身体不好的,我们就按照他们的身体情况,选择合适他们吃的一些菜的类型。
市城区民政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股负责人 庄镇声:(城区)“幸福食堂”的建设,是根据老年人口分布情况和“15分钟生活服务圈”需求为半径,进行合理布局,目前已建成并运营的食堂有40处,每处每个月的运营补助资金是1.25万元,切实解决了(城区)特殊老年人群体“吃饭难”的问题。
目前,我市已投入“幸福食堂”建设和运营资金6550万元,新建、改造“幸福食堂”100家,总数达343家,数量为粤东西北地区最多,覆盖全市100%的镇(街道)和40%的村(社区),每日提供助餐配餐服务近5000人次。“幸福食堂”已经成为老人身边随处可见的“温暖所在”。
市城区民政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股负责人 庄镇声:在运营服务的同时,加强指导,实施制度上墙,工作人员持证上岗,加强食品卫生监督,确保就餐老年人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
如今,汕尾正大力织密养老服务网络,利用“幸福食堂”拓展多元化养老服务,将就餐配餐服务与其他养老服务项目相结合,开展知识讲座、健康咨询、文体娱乐、社交互动等活动,让餐桌拓展为“书桌”“茶桌”“棋桌”,切实让老年人在热乎饭中吃出幸福味道。
来源:汕尾手机台